一針一線繡絨繡。 一根針,一條線,一雙手,技由心生,靈巧飛動。在一塊莫家專用的麻布上,姐妹們手中的繡針,上下穿行,一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題材的精美絨繡藝術品就繡出來了。 莫宗榮長年舉辦培訓班,向姐妹們傳授絨繡針法。 走,上課去。 姐妹們嫻熟的絨繡技藝,都是跟著臨沭縣玉山鎮李莊村婦女莫宗榮學來的。莫宗榮今年47歲,看起來精明干練,干起活來干凈麻利。她是莫氏絨繡第五代傳承人。 目前,作為“公司+電商+農戶”運作模式,有20多名職業工人從事設計、裁剪、打樣品等前期工作。 假期里,莫宗榮的女兒從基礎裁剪做起。 絨繡又叫絨線繡,是一種在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絨線繡出各種圖案的刺繡。據文獻記載,絨繡起源于歐洲,1840年傳入我國?!斑@可是俺家的‘傳家寶’喲!”莫宗榮介紹說,莫氏絨繡在百年傳承過程中,不斷改進和創新,與蘇繡、粵繡、湘繡、蜀繡等中國傳統刺繡藝術相結合,形成了獨特的絨繡藝術風格。2016年,莫氏絨繡被列入山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 添加了絨繡作品,讓普通椅子成為高檔產品。 “公司+電商+農戶”,每天都要群眾前來上繳刺繡產品。 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揚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,莫宗榮辦起了臨沭宗榮手工藝品有限公司,注冊了莫氏絨繡和藝家絨繡兩大品牌,長年舉辦培訓班,向姐妹們傳授絨繡針法。不懈努力,不懈追求,莫氏絨繡逐漸形成了欣賞與實用兩大類產品,并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,產品備受市場青睞?,F在,莫氏絨繡已漂洋過海,銷往美國、日本、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,年銷售50多萬件。 網上訂單,姐妹們為客戶裝裱好的絨繡作品。 4000余名婦女、殘疾人和貧困群眾掌握絨繡針法,像該鎮營子村的尹興娟一樣,獨立在自己家中做絨繡產品。 如今,他們以臨沭宗榮手工藝品有限公司為依托,建立了省級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、省級巾幗居家創業就業脫貧行動“大姐工坊”、省級殘疾人文化從業就業示范基地,采取“公司+電商+農戶”的形式,吸引帶動周邊4000余名婦女、殘疾人和貧困群眾加入絨繡加工生產中來,形成了產、供、銷產業鏈。村民們不離鄉、不離土,實現技能就業和居家就業,走上了小康之路。隨著從業人數的不斷增加,絨繡已經成為玉山鎮廣大村民增收致富的熱門產業。絨繡產業的發展,讓農村婦女實現了自身價值,體現出女性的創造力,還推動了絨繡文化的傳承。 這些繡出的時尚產品已漂洋過海,銷往美國、日本、意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 七一前夕,莫宗榮帶領姐妹們一針一線,繡出了一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題材的精美絨繡藝術作品。 臨報融媒記者 孫銳 孫運河 廖杰 通訊員 武宜霞 來源:瑯琊新聞網 編輯:肖敏 |
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